近日,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青海大学、清华大学、省水科院联合承担的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项目《柴达木盆地分布式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衔接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了结题验收。
项目面向“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中水资源短缺和生态脆弱的柴达木盆地,就柴达木盆地分散式能源及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衔接交互技术及分散式水资源水联网智能控制技术开展研究与示范。经过项目组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项目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
一是提出了水资源分散度概念和计算公式,评价计算了柴达木地区水资源分散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二是研发分散式水资源利用水肥一体化低碳提灌设备,灌溉均匀度和可靠性分别达到85%和90%,解决了光伏发电不稳定导致提水不稳定、灌溉不均匀和施肥不一致的问题。
三是建立了柴达木盆地分散式能源与水资源利用的耦联机制以及草原光伏提水灌溉最佳匹配模式,构建了分散式能源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衔接方法与技术。
四是识别了分散式水资源水联网链路特征,提出了分散式水资源利用水联网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分散式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准确预报、精确调度、高效管理和高效利用”。
五是建设了水联网低碳节灌与生态保护衔接技术示范区3处,累计面积1.03万亩,效益显著,并模拟分析了35万亩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循环及生态影响。
六是发表论文13篇,申请专利10件、软件著作权5件,已列入出版计划专著1部;培养博士后2人,博士9人,硕士5人;开展技术培训200人次。
专家组认为,项目成果系统性强,在水资源分散度评价方法、分布式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衔接技术、水联网分散式光伏提水智能灌溉技术等方面具有突出创新。项目完成了合同书规定的各项任务和指标,同意通过验收,验收等次为优秀。
下一步,省水科院将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与衔接,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为我省水利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撑。